澳門賭權開放 20年,在這期間都是以賭博為噱頭發展,吸引外資公司及遊客。
外資公司在澳建設不斷,使澳門的面貌在 20年裏有很大的變化,
海岸線的都是高樓大廈及賭場,幾乎再描繪不了以前詩意的海港,因此我思考未來澳門的城市意象該是什麼。
不同於一般的城市空間,「場域Place」有着特殊的性質及氛圍,甚至是一個異質空間。
參照Constant的新巴比倫計畫、密斯的Court house 系列、各大地景藝術家創造場域的手法,在城市裏創造為人們帶來重要意義的場域。
「新巴比倫不是一個城鎮規劃工程,或是作為一件傳統視角設計的藝術品,也不是作為建築設計的一個範例,而是被設計為一個創造性的遊戲虛構環境。」-康斯坦特
城市中的 「場域Place」-這些城市場域相互形成一個迴路系統,而且有兩個,
一個係以教堂及廣場為核心發展的有機迴路,另一個是以公園為核心,在格子系統中裏的迴路。
除了日常的地標,我也分析澳門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及信仰中心,
也分析其與基地的關係,可以提出大多數都發生在最原始的土地上。
.
這些場域因為填海關係,在不同時間形成,也有不同城市風貌。
另外因為地形的關係,前後兩邊的社區動線未能通達。
基地處於原有土地及新填海區之間的交界處,能提供一個解套方法。
基地是城市中一塊難得的空地,雖然它現在是被規劃成住宅用地,
但串連它跟背後的山體及前面的中央公園,至遠方的海,就會連成一個自然的綠色走廊,
亦可以重新把舊城區的活動跟賭場這一邊重新連結起來。
在這個新填海區裏,公共空間使用率不高,在尺度上也不是一個有温度的區域。
雖然這區功能豐富,很多人在這生活,充滿各種動線,但沒有交雜的機會。
基地讓這些動線產生交雜,重啟這地區的公共性。
設計重點是利用身體去量度空間的共通點,於是此次計畫將會嘗試利用地景設計身體與空間之間的關係,
結合城市中具精神性、歷史性及公共性的場域,討論澳門除了舊有的聖城及現在的賭城意象以外的可能性。
-基地與周邊關係-
任你從天橋或辨公樓進來,你都能在平台上看到那高高的瞭望塔,正指向那古老的燈塔。
-地底與看不見的歷史-
宛如在山洞裏,感受自然的光。展示有關基地及舊城歷史,隱喻那些已過去的記憶。
-自然與高樓及賭場成對比-
人們行走在自然的坡地與植栽上,樹林聳高,彷彿可以暫時忘記城市的一切。
-Body. movement. measurement-
人們會穿梭於高度或植裁組合不一的空間裏,並遊走在真實與異質空間裏。
設計目的主要是以突顯自然元素、人們的日常活動,及歷史人文元素來淡化賭場,這一個慾望的代名詞。
人們真正的生活並不該在賭場工作及消費,人們真正的生活反而是平平無奇的公園及廣場。